訊息公告

資訊人院刊-學術研討【台達電子技術長 郭大維博士:Data-Centric Computing】

台達電子技術長 郭大維博士:Data-Centric Computing

 

文/朱昱瑋 資訊科學與工程所 碩士生

 

講者郭大維教授於1986年和1994年分別獲得國立臺灣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學士和博士學位。他目前是台達電子的首席技術長(自2024年2月起自)和國立臺灣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資訊工程系的特聘教授。他曾擔任國立臺灣大學代理校長(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及學術研究副校長(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郭教授亦曾是阿聯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的兼任/訪問教授及高級顧問(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的信息工程(Information Technology) 講座教授、校長顧問及工程學院創院院長(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嵌入式系統(Embedded Systems)、非揮發性記憶體程式設計(Non-volatile Memory Software Designs)、類神經網路計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和即時系統(Real-time Systems)。

 

20 多年前,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 開啟了計算機領域的新世界的大門。自那時起,儲存裝置(Storage Devices)在性能、能耗甚至存取行為方面都獲得了巨大進步動力。在最近的幾年中,儲存裝置的性能提升已經超過 1000 倍,這引發了另一波在計算機設計中挑戰---消除傳統 I/O 瓶頸的問題。在本次演講中,郭大維教授介紹了一些在類神經計算中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賦予記憶體晶片新的計算能力。特別是,在其中探討了應用協同設計(Application Co-designs)在內存計算方面面臨的挑戰,並展示如何利用非揮發性記憶體的特性來優化深度學習。

 

演講內容主要分為兩個方案 : 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eRAM)以及相變記憶體(Phase Change Memory;PCM)作為優化深度學習的解決方案,並且針對計算深度學習時ReRAM產生的準確度問題和PCM產生的耐久性問題提供解法。

 

首先講者探討了物聯網時代下,深度神經網絡(DNNs)在嵌入式系統中的應用,特別是在邊緣設備中的影像和語音識別。為了提高DNN計算效率引入一種新興的技術——內存中處理(Processing in Memory, PIM),它將計算和記憶單元結合在一起,顯著降低了功耗。

 

近年來,帶有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ReRAM)的交叉條加速器(Crossbar accelerators)成為研究熱點,尤其是作為物聯網設備的潛在解決方案。ReRAM通過調整單元的電阻來存儲數據,同時實現計算功能,這使得它在物聯網和邊緣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然而,ReRAM的編程變異誤差問題限制了其在大規模應用中的擴展性,特別是在多位元ReRAM設計和交叉條的可擴充性方面。郭教授主要專注探討如何通過創新的自適應數據操作策略來解決這些挑戰,從而降低ReRAM交叉條加速器中的模擬變異誤差。郭教授介紹了三個主要設計:權重捨入設計(WRD)、輸入子週期設計和位線冗餘設計(BRD)。這些設計不僅減少了重疊變異誤差,還提高了推理準確性。

 

至於相變記憶體(PCM),因其出色的性能、高密度和幾乎零漏電功率的特性,成為了一個神經網絡中極具潛力的幾決方案。然而,PCM的寫入次數限制和讀寫性能不對稱等挑戰,使得在神經網絡中運用它面臨著諸多困難。郭教授主要探索如何在保持精度的同時,最佳地利用基於PCM的系統來訓練神經網絡。訓練和推理是神經網絡運行的兩個關鍵階段。訓練階段需要龐大的計算資源和主要存儲裝置容量,以進行反向傳播和梯度下降等操作。而推理階段則是應用神經網絡進行任務如分類等操作。雖然過去十年,研究人員通過縮減模型結構或優化數據流和數據內容等方法,努力解決了計算和存儲能力的挑戰,但在NVM上的應用研究仍然有限。郭教授提出了數據感知的編程設計,旨在優化PCM的寫入操作,以降低訓練過程中的內存訪問延遲,同時提升PCM的使用壽命,而這一切不會影響神經網絡的精度。並且透過實驗結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夠大幅改善訓練過程中的性能,並且提高PCM的生命週期達到3.4倍,同時保持神經網絡的準確性。

 

最後郭教授強調了記憶體性能對於類神經網路計算中扮演得中要角色,演講結束後,講者與 聽眾做了一些問答,並針對聽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我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聆聽來自臺灣大學的郭大維教授所帶給我們的寶貴研究經驗。

 

 

回到資訊人院刊目錄